2018年成都市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培训会议 ——呼吸系统介入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学习班
2018-08-26 16:17系统
2018年8月25—26日,由成都医学会主办、成都医学会呼吸专科分会、成都市呼吸内科质控中心和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承办的2018年成都市呼吸系统介入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学习班在成都顺利召开。24日下午,报名签到启动,来自业界的百余名同行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在此次学习交流会上,与会专家解析了该领域许多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分享了一些典型的临床事件,并针对慢性疾病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护理敏感指标等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25日,呼吸系统介入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继教班正式开启,此次继续教育学习班围绕呼吸系统介入护理及护理安全管理新进展这一方向,邀请了国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多场专题报告。我院护理部主任陶岚为护理继教班开幕式致辞。
与会的各位同仁一致认为,“医”和“护”在呼吸疾病防治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患者只有在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呼吸质量控制中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专家讲授和现场互动提问交流,与会的护理同仁一起分享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呼吸临床护理经验和前沿知识。
护理继教班的第一个专题报告环节由我院的副主任护师廖蕾和蔡晓玉主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主任护师袁丽从护理学的角度讲解了慢性病医护的一体化管理。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副主任护师敬洁则针对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思路和方法。
紧接着,我院的护理部主任陶岚选择了专科护士的培训和使用这一话题,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个良好的培训体系,看似繁复,实则环环相扣,亚专业的细化对护理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高水平的专科护理,也正是亚专科得以发展的基石,专业和创新才能让专科护士走的更远。
我院的主管护师徐佳以医源性气管狭窄为题,详细讲解了医源性气道狭窄的病理基础,类别,评估和解决方案。
输液作为日常护理工作中十分常见的一项操作,随着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院的邹尹鸣副主任护师给大家介绍了安全输液的内涵,安全输液的最佳解决方案等两个内容,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院的副主任护师廖蕾以“重点学科多病区管理同质化模式探讨”为题做了专题报告,并提出,多病区学科整体护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在实施优质护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提升管理效能,实现同质化护理管理,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动性、积极性,促进护理质量与安全,从而全面提升学科的护教研水平,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社会满意的高效护理水平。
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精密器械,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其结构复杂,材料、形状特殊,价格昂贵,重复使用,造成清洗消毒困难。主管护师张家艳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解读》,准备充分,讲解清楚,听者明白。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监管,规范相应操作。
我院的副主任护师蔡晓玉对护理敏感指标进行了详细讲解,我们容易将质量管理简单理解成质控,着眼于检查标准,而不是病人。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而敏感性指标不仅可以有效评价护理质量,而且能够正确帮助护理工作者顺利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蔡晓玉老师把护理敏感指标的定义、内涵、意义、特点及筛选等以实例进行解读,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我院的主管护师王真为大家介绍了床旁纤支镜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的运用及常规护理。
最后,我院大内科科护士长、呼吸内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廖蕾在护理专场研讨会的闭幕式上致辞。目前我科已成立了11个护理亚专业组,力求将护理科研理念和临床实践结合,与全国呼吸护理共同发展,并逐步开创我院呼吸护理品牌。
此次继续教育学习班促进了各单位在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方面最新临床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学习,慢性疾病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研究、治疗与护理指明了方向。同时,通过此次继教班扩大了我院在呼吸疾病护理管理研究方面的影响力,对我院的呼吸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下一步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让我们憧憬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