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你在一起——2009年成功抢救速记

2010-05-19 11:44本站

 

                                                                                                      ICU/索丽华 马红原

 

    患者汪安佑,男,46岁,系中国地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该次到成都讲学突然发病于20091012945分急诊入院。入院前在急诊室精神极差,仅能提供腹痛腹泻2天的病史,经过外科会诊,果断收入ICU。进入ICU,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在病人抬上病床后数分钟后病人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扪不清,医生在球囊辅助通气下紧急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同时病人心率迅速下降、消失。由于我科作了充分准备,医生、护士迅速到位,立即心肺复苏抢救,给予肾上腺素,约10分钟心率恢复,但血压测不出,股动脉搏动仍然消失,在张川主任的带领下组成了抢救小组。姜远普副主任医师和邱德松医生迅速作好了锁骨下静脉置管,保证了容量的补充及容量的检测。同时迅速进行了相关搜索,患者血色素下降明显,从13g/l降至3g/lB超发现了腹腔积液,再次外科会诊,在B超定位处穿刺出不凝血,考虑患者存在失血性休克,腹部脏器破裂,需立即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并将情况向我院医务处汇报。在短短的数小时,我科凭借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器官支持技术,为手术创造了条件,由于家属不在身边,医院医务处当即立断,一方面与家属联系,同时紧急进行手术。随着手术的进行,在场的医务人员震惊的发现,患者腹腔内充满血液及血凝块约5000余毫升,肝脏可见大约7X7cm包块并有活动性出血,肝脏萎缩,肝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肿块,急诊病检示肝脏原发性肝癌。经过手术肝脏出血止住了,但术后患者出现伤口、注射穿刺部位渗血不止,皮下可见大片瘀斑、无尿,当晚在医院领导、医务处的主持下进行了全院会诊,结合各项检查,考虑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即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风险评估死亡率几乎100%。术后第一天渗血约4000+ml,术后第二、三天2000+ml。入院第一天就输血10000+ml。术后院领导多次主持相关科室的会诊,涉及ICU普外科、消化科、血液科肾内科、心脏内科、B超室、输血科ICU为多学科抢救病人搭建了完美的平台。经过医务人员的艰苦努力,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血压稳定、意识转清醒,尿量逐渐增加,各器官功能被逐一纠正或改善,经过十余天的紧张抢救,患者终于战胜了死神。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患者及家属对于我们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虽然工作艰辛劳累,和病人一起战胜死神就是对我们成绩的最大肯定。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