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报记者探访重症监护室

2015-05-26 15:0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用天使之爱守护生命
——家报记者探访重症监护室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宋欢
    “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护士帮忙球囊辅助呼吸。”
    ……
    这里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4月21日23时55分时的抢救现场。“这是一位心脏骤停的患者,急诊直接送过来的。”当晚值夜班的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姜远普指挥并参与了整个抢救,好在患者被抢救了回来。姜远普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抢救场面在重症监护室里是极为常见的。
他们时刻与死神赛跑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医生护士都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蓝色帽子,大半张脸都用口罩遮了起来。不仔细看他们胸前的工作牌,很难分辨出谁是医生,谁是护士。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张川告诉记者,重症监护室集中了全院很多的的危重症的急救设备,科室的医生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经过国家重症医学医生的资质培训认证,能够掌握一些紧急情况下的抢救措施,比如气管插管等支持操作,让病情危重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抢救。“开句玩笑,我们科是离死神最近的科室,这个比喻一点不为过。”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科病区护士长马轶告诉记者,在监护室里的患者病情都不容乐观,病情变化也非常快,患者随时都可能会被死神召唤,“这种时候,我们的医生护士就只能与患者一起和死神赛跑,但这样的比赛时赢时输。”
抢救生命被患者误伤
    这里不仅是与死神的赛场,更是与病魔的战场,经常进行着没有硝烟的比拼。“忙的时候真的就像打仗一样。”正说着话,心脏监护病房里的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就出现了紧急情况,在一旁监护的医生护士都紧张有序地对患者进行处理,马轶迅速投入到抢救。
    “患者出现了术后谵妄,大家要提防患者自己扯掉身上的引流管。”重症监护室医生立马反应过来,但是3名医务人员制止住患者都非常吃力。家属的加入,让患者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慢慢的,在家属的安慰和药物作用下,这位女性患者逐渐平静下来。
    “这种情况在我们这儿很多。”马轶说,医学上称为术后谵妄,多出现于大手术后的患者中,是一种精神上的症状。患者会觉得周围的人想害自己,病房里面的医疗设备都是刑具,就会挣脱“刑具”。而这些都是患者身上救命的引流管之类的,真的拔掉就可能会危及生命,往往我们医务人员在安抚患者的时候,还会被患者抓伤。“在重症监护室上班的医务人员没有几个没被术后谵妄的患者抓伤过。”
不仅是战士更是天使
    “在这里不仅有医疗上的护理,还有生活上的护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曾小英告诉记者,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特殊性,家属是不能陪同的,这样的话,患者的日常护理和饮食都需要护士来帮忙完成,“从早上的洗脸、漱口,大小便、翻身、拍背等到三餐喂食都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
    马轶说,对经过正规医疗护理培训的重症监护室护士来说,这些都是必备技能,跟医疗上的护理同样重要。
    “有的时候会觉得,我一个专业护士还要管患者的吃喝拉撒,特别的不专业。”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沈鹏说。刚开始到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时候,就觉得心里很委屈,而且还是作为一个男护士。但是随着对重症医学的逐步了解,他逐渐改变了当初的看法,“为了方便医生对病情的掌握。除了前沿的急救技术外,这些日常的护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因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悉心照顾,很多转出了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感激。“走廊上的一面面锦旗就是证明,我还没有挂完呢,没有地方挂,都放满几个箱子了。”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