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地震中那些可爱的人连续报道(五)
2013-04-28 23:04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立刻投入到抗震救援的工作中。你可知道,在一个个匆忙奔波、往复穿梭的身影背后,却掩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灾区救援,不舍昼夜。小心翼翼将伤者从抬下救护车,对伤者一句轻声的问候……这些微小的细节在医务人员看来,这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然而,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却处处彰显着大医之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记录地震中那些可爱的人连续报道(五)
“愿我们的到来 能为这里带来一丝暖意”
——市三医院儿科医生陈庆元深入芦山震区送医送药
成都市第三人民院宣传信息组采编
新闻背景>>>>
4月24日,市三医院接到来自媒体的信息:芦山县龙门乡大石林村民急需儿科医生前往救援。得知此消息后,市三医院立即派儿科医师陈庆元随成都电视台、杭州西湖广播之声记者前往大石林村。背着药箱走在巡诊的路上,陈庆元走近了当地的老百姓,在此过程中,陈庆元更感受到了来自心灵上的震撼。
当我们离开时,村民们再一次站在路边为我们送行。手电光和汽车灯光相互交替着,窗外是那一张张质朴的脸和一双双不断挥动的手。在马达的轰鸣声中,我们忍着泪默默前行,夜已经很深了,然而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心中还在祈祷:愿砥砺风雨过后的芦山依旧美丽,经历了劫难的人民更加坚强……
4月24日中午,根据地震震区前方传来的消息,位于此次地震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大石林村以及附近的王家村有不少震区群众生病,其中有许多是儿童,急需药品和医务人员。4月24日中午,我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立即赶赴芦山震区进行医疗援助。下午1点30分,我和杭州西湖之声电台记者、成都晚霞老年病中心的一名医生组成医疗援助小组向着震区出发了。
巡诊 一个安置点都不能少
我们沿成雅高速公路前行,刚下高速公路进入天全县境内,就看见倒塌的房屋、断裂的墙壁,触目惊心。我们在向芦山挺进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不断遭遇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路段,路况异常艰险。行驶途中,举目四望,昔日的青山绿水,在那瞬间满目疮痍,我们心中充满焦虑和担心:前面的芦山究竟怎么样?龙门乡大石林村的乡亲们究竟怎么样?此时此刻的我们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到达目的地。
下午4点30分,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大石林组。一下车,我们立即投入到震区村民们的诊治中。该村地处偏僻山区,有10多个临时安置点,每个点之间相距较远,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上病,拿上药,我们决定采取巡诊方式,向每个灾民临时安置点进发救治。汽车行驶在一条不足2米宽的简易村道上,既不能错车也不能调头,陡坡、弯道一个接一个,车子艰难地爬坡上行,稍有不慎,后果难以预料。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就在我们即将到达最后一个巡诊点时,前方已经没有路了,汽车不能继续前行。想到前方急需救治的孩子和老人,我们医疗救援小组当即立断,立即背着药品、医疗箱,步行前往!
救治 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
由于该村位于震中附近,村民房屋受损严重,不能居住,村民们这些天来都居住在临时安置点的帐篷中。山区海拔较高,早晚温差大,近日来又多雨,许多人都出现了发热、咳嗽、声嘶、流涕、腹泻、恶心和皮疹等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我们每到一处都都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认真查体,结合病人病情发放药品,并详细指导他们用法、用量和疗程。
巡访中,我们遇到一位96岁的高龄老人,他是我们这次诊治过程中年龄最大的一名患者。由于在地震发生时腿部扭伤,不能行走,于是我们背着医疗箱,来到老人居住的帐篷里,为他仔细检查,并处理伤口。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所有行动不便的村民,我们都自己带上药品步行到临时安置点给他们诊治。途中,我们碰到一个只有3个月大的婴儿,他是此次巡诊中遇到的最小患者。看到我们,他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这个微笑,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除了对70余名老人和50余名儿童进行了诊治,我们还不断向当地村民介绍疾病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及卫生防疫知识,如,尽量把水烧开再喝,同时在水中加入少许食盐以补充电解质;在户外居住时尽量把床垫高,以避免寒气和湿气侵入,影响身体健康等。
感动 窗外那一张张淳朴的脸
每到一处,村民们都自发地站在路边迎接我们,我们离开时,又把我们送出村口,远远地望着我们,不停地挥手,直到我们已经远行……看着这些淳朴的村民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我的眼眶模糊了,那一刻,除了深深地感动,还有浓浓的牵挂……
接诊完最后一名患者,已经接近晚上10点了。由于电源中断,四周一片漆黑,在奔波了10多个小时后,我们坐在瓦砾堆上,在当地村民的手电光下,吃上了今天的晚饭——一盒方便面,为了不给灾区群众增加负担,我们所有的食物和水都是从成都带去的。山区的夜里气温格外的冷,但愿我们的到来,我们的一份绵薄之力能为这里带来一丝暖意。
当我们离开时,村民们再一次站在路边为我们送行,车窗外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怀中抱着的婴儿。这里有许多村民都没有走出过这片大山,对于我们的到来,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不停地向我们挥手,用不多的几只手电筒为我们照亮那条狭窄的、崎岖的盘山村道。手电光和汽车灯光相互交替着,窗外是那一张张质朴的脸和一双双不断挥动的手。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有的却是一颗颗真挚的心和一丝丝淳朴的情。在马达的轰鸣声中,我们忍着泪默默前行,夜已经很深了,然而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心中还在祈祷:愿砥砺风雨后的芦山依旧美丽,经历劫难了的人民更加坚强……
@新浪微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腾讯微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