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 提升区域心衰诊疗水平
2018-06-04 17:46党委办公室
日前,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血管健康管理联盟、中国心衰中心总部联合发布公告,公布了通过第一批次中国心衰中心认证的50家医院名单。全川共计3家医院上榜,其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唯一跻身获得认证的市级公立医院。
解决诊疗难题 全国启动心衰中心建设
心衰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其死亡风险居高不下,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至少有800万,而且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未来还将面对更为庞大的心衰患者群。这将使大量心衰患者在实际中面临看病及住院难,得不到良好有效的防治管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挑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决定在全国建立若干个心力衰竭规范化管理中心,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从而提高我国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2017年年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与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联盟正式启动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结合国内外最新心衰指南和心衰中心建立经验,心衰学组在心血管分会的指导下,制定了符合国情的《中国心衰中心认证标准》。
多学科团队齐努力 提供最精准心衰治疗
据介绍,首批认证共计88家单位提交申请,经过资质审查、总部办公室材料预审、专家网审,54家单位进入现场核查环节。经过心衰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执委会投票,最终50家单位予以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四川省上榜的三家医院,其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全省范围内唯一跻身获得认证的市级公立医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蔡琳表示,心衰为进行性疾病,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衰退,一般都会反复住院,“我们的目标就是规范心衰的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去年9月起,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启动心衰中心筹备工作,以心内科为主要牵头科室,医务部协调护理部、事业发展部、急诊科、心外科、ICU、肾内科、内分泌科、全科、药剂科、营养科、心理咨询门诊、康复科、心电图室、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多部门合作团队,建立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及专业小组。
蔡琳称,建立而起的心衰中心通过多学科管理团队的合力以规范心衰的诊治,改善心衰患者长期随访管理,实施并强化以指南为导向的心衰评估、诊疗与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
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 提升区域心衰诊疗水平
“通过心衰中心的建立,将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治疗。”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徐俊波表示,此后中心将通过医师培训、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质量管理监控体系,不断完善和提升区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心衰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
同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将持续强化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技术创新、医疗质量管理、医联体同质化建设、信息化支撑及服务路程优化,将高质量发展贯彻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