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火眼金睛”面对面 共同揪病于秋毫 市三医院市级医院首开放射门诊

2018-06-27 08:19党委办公室

   做完放射影像检查,只能拿着片子一脸茫然?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市级公立医院范围内首开放射门诊,市民可以直接对话黑白影像世界里的“火眼金睛”,通过影像专科诊断揪病于秋毫间。

结节变大  自己把自己吓坏

   45岁的李宏(化名)去年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一个直径3mm的结节,今年再体检时已经发展到4mm。“我是不是遭肺癌了哦?!”结节大小的变化,让他感觉恐惧又焦虑。

   近日,李宏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门诊,直接找到放射科专家帮忙甄别。针对他的结节问题,放射门诊的专家依据结节的生长方式、边缘形态、内部密度高低、生长速度、周围血管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判断,判断这并非是李宏所担心的“癌”。

   针对李先生的焦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周瀚进行了疏导和科普:微小结节中良性病变比例很大,一般来说,小于5mm的结节无论性质如何,生长都比较缓慢,很多小结节的随访观察可能需要数年。“过于频繁的复查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间复查即可。”周瀚表示,在此期间应当保持良好心态,正常工作和生活,不需要太过忧虑。

打破壁垒  患者专家面对面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提升的方向,也是一家医院温度的体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徐俊波表示,医院将“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精神,真切融入到了各个工作环节。放射专家门诊的开设,就是以患者对影像检查诊断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将国内其他已开设放射影像专家门诊的医院作为学习榜样,再结合医院实际工作情况讨论和协调的结果。

   “门诊实现放射医生和市民间的直接对话,可以从专业角度帮助大家更科学的认知影像诊断。”周瀚表示,放射门诊开展项目包括有影像结果进行解释咨询、疑难放射检查影像会诊、多次影像检查病变变化对比解析等多项。门诊的开设,将拉近放射科医生和就诊市民的距离,一方面帮助就诊者了解和合理使用各种影像检查手段,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此让患者得到较准确的影像诊断,“让市民对对检查结果有比较客观准确的理解,解除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门诊时间】

周  瀚   主任医师(周三上午)

肖壬川   主任医师(周四上午)

【门诊项目】

普通平片、CT、MR等各种放射影像的会诊;检查结果的解释、咨询;长期影像检查随访的对比;各种影像检查方法选择建议等。

【门诊地点】

门诊放射区二楼  放射科诊断室

【咨询电话】

028-61318617

 

【科普阅读】

  • DR、CT检查辐射大?

DR、CT检查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起着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X射线所带来的电离辐射也让人们为之色变,很多人十分担心X射线暴露所造成的潜在伤害特别是致癌风险。2011年的美国医师协会的声明中指出,医疗影像学检查时每次所采用的放射剂量低于50mSv(为上述假设DR胸片照射剂量的数百倍,CT扫描剂量的10-20倍)或短期内100mSv的多重剂量所带来的致癌风险,因剂量过低而无法检测,或这种风险根本不存在,表明一般医疗辐射造成的实际危害及潜在风险远小于想象中可能造成的危害。

即便如此,放射科医务人员在进行检查时,也会在保证检查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手段尽可能降低照射剂量并且对非检查受照射线敏感部位加以必要的防护,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必对医疗影像检查辐射的危害过分担忧。

  • 肺部小结节就是肺癌?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越来越多的用于肺癌高危人群的体检筛查,由于扫描设备的不断进展,可以得到的CT图像层厚不断减低,放射科医生通过观察计算机屏幕,在<1.5mm层厚的CT图像上发现的结节数量(特别是直径<5mm的结节)明显增多,放射诊断报告上“小结节”字样,经常会引发受检者“肺癌”的联想,造成心理负担。

体检结果上出现小结节,不代表就是肺癌。一般情况下,体检结果中会给出小结节复查的间隔时间,受检者也可携带检查影像片及检查报告咨询放射科或专科医生。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