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医院成为西南首批“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 全川仅两家医院获批

2018-11-19 09:24党委办公室

  11月18日,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西南启动会在成都举行。据了解,全国有100家符合条件的医院为“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其中包括西南区11家医院,四川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两家。基地建设旨在推动心源性卒中防治规范化诊治。

  卒中即人们熟悉的“中风”、“脑梗”。据2016年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0万人,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每年脑卒中死亡人数为165万人,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以往卒中防治方面,大家更多关注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卒中,但实际上以心房颤动等病因为主的心源性疾病引起的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人群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大约20~30%的缺血性中风是由房颤等心脏疾病引起的。

   同时,心源性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其防治措施与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卒中也有所不同。

  据悉,早先已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规范抗凝治疗可大大降低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及左心耳封堵等介入技术的问世,相关指南和诊疗标准不断推陈出新,临床医生越来越了解和重视房颤相关卒中的预防,其防治工作也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房颤诊疗工作仍存在知晓率低、规范治疗率低等问题,基层医生及非心脏科医生对心源性卒中了解和认识不足,所以,心源性卒中的防治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为做好心源性卒中的筛查与规范化诊疗工作,我国推出了“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旨在针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持续增高,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的严峻现状,通过联合政府、学会、医院的力量共同提升我国整体房颤卒中的防控水平。目前全国有100家符合条件的医院为“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其中包括西南地区11家医院,前期都参加了相关培训,目前已为全面开展基地建设工作做好准备。基地建设项目由心血管内科牵头,神经内科协助,全院多学科密切配合,联合政府、学会、医院及社会力量,共同推动。

  据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西南地区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陈茂介绍,西南地区,医疗条件相对欠发达,房颤病人抗凝治疗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6%,基地医院的规范化建设,会进一步带动基层医院医生规范化治疗意识,加强群众对于房颤、卒中等疾病的健康意识的教育,关注和管理高危人群,进一步预防治疗,通过预防和治疗,降低心源性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负担。

西南区首批基地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

贵州省人民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