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伤病区 精兵强将云集

2013-04-25 19:37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立刻投入到抗震救援的工作中。你可知道,在一个个匆忙奔波、往复穿梭的身影背后,却掩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灾区救援,不舍昼夜。小心翼翼将伤者从抬下救护车,对伤者一句轻声的问候……这些微小的细节在医务人员看来,这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然而,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却处处彰显着大医之德,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设立震伤一病区纪实

成都市第三人民院宣传信息组采编

   生命接力的3.5小时:
   13:00  医院做出建震伤病区的部署:腾出眼科病房做震伤病区。
   14:00  眼科耳鼻喉科医护人员立即行动,转移病人。
   15:30  眼科病人全部顺利入住耳鼻喉科病区。
   16:30  首位震区伤者入住震区病房。

   4月20日16时30分,随着第一例来自雅安芦山县震区伤员的到来,市三医院震伤一病区正式投入使用。第二例、第三例……为了让伤员得到有序救治,市三医院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专设了震伤病区。回头看震伤病区的建立,我们看
到:市三医院人正在用强有力的执行力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灾难面前,我们和震区人民心连心,我们以己所长为伤者撑起生命的天空。
   患者支持 “救地震病人要紧”
   4月20日地震刚过,随着灾情的传来,院领导及全院医务人员立刻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准备工作中。为了保证转运接收的地震伤员的救治,医院迅速做出了建立震伤一病区的决定,即将眼科耳鼻喉科的已有病人暂时合并至耳鼻喉科病房,以原眼科病房作为震伤一病区。
   接到命令后,参与建立震伤病区的眼科医务人员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科室人员迅速行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对现住院病人逐一解释、沟通,并对病房及床位进行统筹安排。
   耳鼻喉科主任、护士长用最快的速度组织科内医护人员参与病人的解释、转移工作,因为病人多,以前即使有一层楼的病房都需要加床,更别说现在缩至半层楼。不过,让人感动的是,仅一个半小时,耳鼻喉科就把整层楼病人转运到了1—11床的房间。虽然每个房间都加了2张床,病房显得拥挤了、嘈杂了,但是医院的决定得到了患者的理解,病人们争着说:“住加床没关系,救地震病人要紧。”由于组织得力,腾出病房迅速,下午3时半,眼科就顺利地开始搬进耳鼻喉科,为收治地震伤员赢得了时间。
   震伤病区 精兵强将云集
   为了组成医疗救援队,大量外科工作人员被抽调至震区,人手极度紧张。因此,几乎不可能再由外科医生来承担该病区的医治工作。考虑到入院病员可能进行的手术治疗,以及外科医务人员的紧缺,内科史维主任随即决定抽调部分内科医护人员加入地震病区中协助医疗工作。护理部李锐主任立即统筹全院护理人员,精心安排和合理调配,确保地震病区住院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很快,一个拥有40张床位,配备各科精兵强将的震伤一病区迅速成立了。
  震伤一病区的医护人员为了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大家工作密切合作,勤勤恳恳,毫无怨言,眼科护士长秦岭两天两夜未回家,眼熬红了,声音沙哑了;耳鼻喉科的护士长陈惠在照顾好自己科室的病人后,晚上又到震伤病房协助物资的补充、安抚地震病人的情绪……白天累了一天,晚上接着工作,凌晨打个盹,第二天一早又接着上班投入了战斗。
   截至4月23日, 震伤一病区共收治来自震区的伤员共计11名,成功完成6例手术。爱心与责任将震伤病区的医护人员紧紧凝聚在一起,相信,这支无坚不摧的团队将凭着坚强的信念,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