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好医生十强——刘剑萍 看惯生死 更加敬畏生命

2014-10-31 17:46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成都好医生十强报道——

刘剑萍

看惯生死 更加敬畏生命

(来源:成都商报)

 

供职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职称:主任医师

科室:外科重症监护室

擅长领域:外科相关危急重症(包括心脏术后处理)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她是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医生,把危重症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她为幼小生命写诗“你渴望飞翔,却没有天使般的翅膀”;她为老年病人读家属写来的“信件”,她将病房里的温暖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她就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外科ICU的主任刘剑萍医生。

慈悲,为离去的孩子写首长诗

“爸,你要坚强,你一定要坚强,我们在外面等着你出来……”1029日下午1点,市三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口,医护人员将一名父亲推入重症监护室。看着父亲的身影,30岁左右的女儿哭红了双眼,向病床上的父亲大声呼喊。重症监护室的门刚关上,女儿便瘫倒在地上。重症监护室主任刘剑萍看到了这一幕,眼角泛着泪光,跑向病房安排抢救。

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重症监护室外的楼道上。而一些幼小的生命,还没来得及成长就匆匆离世,每当刘剑萍想起那些可爱的小生命,她就特别感伤。在她印象中,一名1岁多的小男孩乐乐(化名)患有法洛四联症(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走过了最后一程。因没有挺过恢复期,永远离开了爱他的爸爸妈妈,“这么小的娃娃,还不会说话,还没看够这个世界……”。刘剑萍说,乐乐的去世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专门为孩子写了首长诗,“出生时,你的心脏即被病魔标记。成长中,顽疾始终吞噬着你。你向往自由,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无奈。你渴望飞翔,却没有天使般的翅膀……”

难过,看了太多的生死离别

刘剑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20103月,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名34岁的女子。尽管女子后来离世,但这名女子所做的选择,让整个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至今难忘。

刘剑萍等人介绍,这名女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怀孕,但她和丈夫的感情非常好,她最大的心愿是能给丈夫生个孩子。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冒险怀孕,但怀孕初期病情加重,只能做了流产手术。然而,她的心脏病也因为怀孕加重了病情,遗憾的是,在做完心脏病手术后,她只坚持了177个小时,最终离开了她爱的家人,“她太爱她的丈夫,只想为他生个孩子,结果孩子引产了,自己也失去了生命……”。

刘剑萍说,太多的生死和别离,让她和医护人员对生命感到敬畏,“每个健康人,都会经历幼年、中年和老年的过程,但我们病房的很多人却无法全部经历,就像这名34岁的心脏病女子,她做不成母亲。在疾病面前,她的生命渺小又脆弱”。

有爱,在ICU为老人读家书

重症监护室除了生老病死,也有很多温暖。大约一两年前,60多岁的张婆婆做完心脏病手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30多天,全身插满各种管子。因为家属只能通过楼道的透明玻璃探视患者,在这期间,张婆婆的老伴和孩子,每天下午4点半到5点的探视时间,都会带着一张简短的手写“书信”,交给刘剑萍或者其他医护人员,让她们给张婆婆读信。刘剑萍说,这些信要么是张婆婆的老伴写的,要么是张婆婆的女儿写的,她们给张婆婆读这些信时,有时自己都哽咽了。

刘剑萍说,在征得张婆婆和家属的同意后,她特意将其中几张信拍下来发到网上,很多网友点赞。在她张贴的内容中,成都商报记者看到一张张婆婆女儿写给老人的信件:“妈,今天看你精神还可以,医生说你心功能恢复不错,看来你康复得挺好的,放心吧!真希望春节你能回家一起过年……”刘剑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张婆婆病情恢复良好,住了30多天就转出了重症监护室。

太忙,“经常被救护车叫走”

在同事心目中,刘剑萍是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家长”,带领全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前进。据一名医生介绍,2009年医院成立外科重症监护室,在科室成立的头三年,刘剑萍几乎把医院当成了家,有时一周才回一次家。刘剑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因为自己太忙碌,女儿的家长会和毕业典礼等,她经常缺席,有时好不容易在一起,“又被救护车叫走了”。

不过刘剑萍称,既然自己从事了医生这份职业,就必须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在她眼里,真正的好医生就是“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做好医生工作”。(记者:安利平)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