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攀登前行 携手区域提升 从“国字号”中心走向“国字号”示范基地
2020-10-29 14:15
——市级唯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批成为“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
继2017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挂牌成为市级首个“国字号”房颤中心之后,该院又于近期通过严格评审,于10月27日成为市级医疗机构中唯一当选的“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的医院。
一道“世界级”难题
说起房颤,79岁的汪婆婆有说不完的话。10多年前,经常感觉心慌的她就被确诊为房颤。为了解决“心事”,在外地一家医院接受了局部麻醉介入消融手术。“清醒的在手术台上躺着的感觉真的太可怕了,而且一紧张就感觉更痛,不由自主地就会动。”尽管已经时隔多年,但老人家回想起当年的手术场景仍旧是一阵胆寒。
不幸的是,手术后没几年,房颤又复发了。这一次,汪婆婆又是在全麻状况下进行了外科开胸手术。原本以为经过这一次应该可以彻底告别房颤问题了,结果……不仅复发了,还因为房颤引发了卒中。虽然救治及时,但是腿部还是因此受到了影响,走路从此变得一瘸一拐。
虽然主观上不想再因为房颤问题受苦治疗,但如果不及时解决,汪婆婆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入院时,确实给我们出了一道‘世界级’的难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汉雄说,老人入院时除了年事已高,还存在诸多房颤治疗领域的治疗“禁区”:心脏体积已经是正常心脏的8倍;心脏内形成了大量的血栓;多次治疗留下的瘢痕……
学科协作“解题”
如何解开这道难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给出了答案。首先是实现“精准打击”。“房颤治疗的最大难题就是对病灶的精准定位,如果能够对病灶一击即中,成功率自然会大幅提升。”经过多年的探索,刘汉雄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测算病灶位置的公式。借助影像资料、计算结果等综合参考,可以有效判断出房颤发生的具体位置,进而实现对其清除的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防治之下,慢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从过去全国平均的40%左右,大幅提升到了现在80%以上。
但这仅仅是高质量诊疗的第一步。其次,是让患者得到舒适化的治疗。“患者体验到痛苦,自然配合度会下降,同样会影响治疗。”刘汉雄介绍说,局部麻醉下的介入消融是目前全球的主流手术方式,但是过程中容易引发患者的主观不适。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化的诊疗,心内科团队联合麻醉团队进行了学术攻坚——建立课题,制定适宜于房颤患者“专属”化全身麻醉方案。在通过麻醉改善患者体验的同时,做到对患者的呼吸保护、脑保护,并通过实时深度监测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三步,是让身处治疗“禁区”的患者,从“不可能”到“不,可能”。“除了引发心衰等问题,房颤问题最大的威胁就是引发卒中。”刘汉雄说,在有血栓的心脏内操作,就意味着随时可能引发脱落进而引发血管堵塞,不仅可能致残甚至可能致命。为了避免发生这一问题,心内科联合神经内科、放射介入科等多学科力量开启了对患者的保护——提前植入脑保护装置,即给血管加一层“滤网”,这样即便是有血栓脱落也能提前拦截避免伤害,而该滤网术后可取出,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影响。
三年建设“答卷”
对于房颤的防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给出的不仅仅是一道道难题的解题思路,更是通过三年年时间的努力,为区域医疗机构的能力提升交出了一份“答卷”。
刘汉雄介绍说,自2017年成为成都市级医院首个“国字号”的房颤中心之后,除了致力于房颤患者的高质量舒适化治疗之外,更是着重于利用自身辐射力带动周边医院、基层医院、社区医院等,形成区域协同的管理平台。截止目前,已经与近70家医疗机构形成了互动,通过一个中心、多个点位的联动,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区域协同诊疗体系,从而形成统一标准、统一流程对房颤患者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综合管理。
经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组专家的评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10月27日又突出重围成为了市级医院中首个获得“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的医院。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作用,提高患者对房颤的认识度,带动各级医疗机构的早期诊断率,规范药物治疗、普及和新型治疗技术的开展及房颤的长期管理,以最大化降低因致残率和死亡率。
【科普阅读】
一、什么是“房颤”
它的全称叫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脏失去指挥,会不规则地乱跳可能是100次/分钟,也可能飙升至160次/分钟,甚至更高。而房颤发生时,心房跳动的频率可达300—600次/分钟。
二、典型症状
最常见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会感觉胸闷、气短或者出汗,发病时摸脉搏会发现搏动强弱不等、不齐且脉率少于心率。
三、房颤的危害
发生房颤,不仅是让病人产生心悸、眩晕、胸闷、气短这些不舒服的症状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它还会引起中风,让人非死即残。
有统计显示,大多数中风瘫痪的病人,是因为房颤引起的;一个有房颤的病人比普通人增加6倍中风的风险;房颤病人中风的几率高达3—15%,年龄越大,中风的可能也就越大。
四、高发人群
高血压和心脏有基础疾病患者是房颤的高发群体.而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甲亢等也可能诱发房颤。
五、健康预防
·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某些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如房颤等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
·运动要适量: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房颤发病率增加5.5倍,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维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肥胖与房颤的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风险增加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