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情洒在得荣的大地上
2020-11-19 09:12
——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得荣医疗队
肩负着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的嘱托,承载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二万六千多得荣同胞的深情厚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传帮带”医疗队一行10名队员,告别家人,远离家乡,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挑战,踏上了得荣这片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
从成都平原,锦江河畔来到雪域高原,援藏队员首先要适应这里高寒缺氧,复杂多变的气候,得荣县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处,是四川省最后一个,也是全国倒数第二个通公路的县城。从2013年以来成都三医院就在这里进行医疗援助,在三医院人的不懈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帮扶下,得荣县医院的医疗水平显著提高,过去看病要出门的得荣老百姓,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援藏医疗队也成了成都三医院一道绚丽的风景!
到得荣后,经过短暂休息,我们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依靠“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苦熬不如苦干”的韧劲,努力克服种种不适,严格贯彻“传帮带”精神,尊重民族传统,牢记安全理念,遵守各项纪律,以昂扬的斗志,蓬勃的热情,一流的标准认真开展带教和诊疗服务。
上班第一天,得荣县人民医院院长带着我们熟悉环境,一位老人突然走到我们面前,抓住队员陈剑的手,“陈医生,终于等到你了”,原来这是一位有30多年心脏疾病的患者,心脏外科医生陈剑半年前给他做的心脏瓣膜修复手术。这次,听说我们要过来,就早早的来县医院等候,老人的女儿听说我们这次还来了超声科医生,激动的说:“这下好了,专家们都来了,我们再也不用每个月去成都复查了,我们等着你们下班,到家里喝酥油茶!”
上班的第一天,我们就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
(心脏外科 陈剑)
由于自然环境不好,海拔高,加上生活习惯,这里很多群众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偏瘫等。心内科王春彬博士,神经内科骆飞飞博士,到岗后,待病人为亲人,仔细的为病人诊治,测血压、看片子、读报告,搜集整理数据,生怕遗漏了重要消息,影响诊疗。他们在仔细接诊的同时还指导当地医生,如何有效开展诊治,如何判断危重情况。。。,援藏队员们既是医生又是园丁,将援助“输血”的模式,变为“造血”模式。
肿瘤科蒋莎莎,呼吸科苏娴,虽然这里对应她们专业的病人比较少,治疗条件,药物也有限。看到县医院人手不够,急救技术薄弱的现状,她们主动提出来开展急救培训的计划,教大家心肺复苏、电除颤、心电监护仪使用,还到学校去,给当地学生普及心肺复苏知识,被称为高原上的“姐妹花”。
泌尿科魏仁波看到这里结石患者比较多,县医院技术有限,过去许多病人看病要到香格里拉、丽江甚至成都,跑路不说,还增加了经济负担。魏仁波主动请缨要开展体外碎石手术,从仪器设备购置到手术室的布置,从病人的寻找到第一例手术的成功,从病痛减轻的那一刻开始,藏区人民就感受到了医疗队浓浓的爱意。
麻醉科付强,内分泌科李莎是这次医疗队的老大哥和老大姐,虽然他们在这里的时间只有三个月,可付强医生却前后8次来到得荣,不管平时的日常工作,还是集中手术开展,无痛胃镜检查等,都有他的身影。李莎医生出了日常的带教查房,指导糖尿病人的规范治疗,病人饮食调节,还利用她曾经质控管理的经验,主动到医务科开展病历质控,药品、耗材合理使用工作,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超声科陈西蜀擅长于妇产科检查,她的到来给许多孕妇产检提供了极大方便,过去做一次产科检查要跑150公里路程,折腾两三天,现在家门口就能做检查了,病人也就留下来了,县医院的产科也建立起来了。
(内分泌科 李莎)
在援藏的一年的工作里,我们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想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倾注在得荣这片土地上,我们有信心,有恒心一定要将“大医精诚,厚德积善”的三医院精神永远的在这片土地上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