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科普丨血常规报告中的“异型淋巴细胞”是什么?
2023-12-18 16:10管理员
血常规报告中经常会看到
白细胞手工分类里
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尤其是小朋友更加易见
家长们不禁问:
这很严重吗?
什么是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是淋巴细胞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发生形态学改变的淋巴细胞,又叫“反应性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为什么会出现?
异淋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出现在外周血,在病毒(如腺病毒、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等),药物反应,原虫感染等各种外界因素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应激状态时,成熟的淋巴细胞“变身”(胞体增大、胞浆质量增多且嗜碱性增强)以后就成为了异淋。这样的细胞是反应性的而非肿瘤性,外界感染消除以后是可以回到正常淋巴细胞形态的。
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怎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病毒性疾病。HIV、弓形虫等感染时亦可出现。
一般病毒感染的患者,异淋升高幅度多在5%-10%,而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异淋升高幅度更明显,当大于10%时对于诊断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有诊断意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什么疾病?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常作为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标准之一。
当外周血异淋比例增高,临床患者出现典型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结合EB病毒抗体、EB-DNA水平或其他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该疾病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经唾液传播,急性期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退热、抗病毒等),多数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吴雪梅.EB病毒DNA监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重要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280
2.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2021》
图/文:临床医学检验部 周微琳
审核:临床医学检验部 李珂
编辑制作:宣传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