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变“白脸”!——医学美容科激光治疗太田痣

2010-04-28 15:17本站

 

                                             整形美容科/梁静萍

 

太田痣(nevus of ota)由日本太田正雄于1938年首先报道,是波及巩膜及受三叉神经支配的面部皮肤的青褐色斑状损害,又称眼上腭部褐青色痣(nevus fuscocaeruleus ophthal momaxillaris)。属于色素性疾病。皮损为淡青色、灰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或黄褐色的斑片或密集斑点。太田痣好发于有色人种,日本的患病率为0.3%~1.0%。约23的患者出生时即有,其余多在1020岁出现,较晚发病者也不少见,最大有见58岁发病者。青春期可变深扩大。我国武汉地区体检4278人,太田痣7,患病率为0.16.出生即有者占57.1%。

以前在民间,此病被称为“阴阳脸”,当做是不详的征兆,老百姓对其恐避之不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迷信的观念得到改变,但患者仍会在生活、学习、就业、恋爱各方面受到很大的阻碍,甚至在心理的发育上不健全,导致自卑、自闭的发生。

20年以前,由于激光在医学领域发展的局限性,太田痣治疗采用的是干冰压迫法、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植皮术、皮肤剥脱法、C02激光治疗甚至放射性核素等治疗,虽然能使皮损色素减退,但难获彻底治愈,且易导致瘢痕或色素脱失,治疗过程也很痛苦,疗效极不理想。

20年后的今天,随着医学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太田痣的治疗变成了以美容为目的!患者在激光治疗中去除了皮损色素,而又不留瘢痕、一般也不引起色素沉着或脱失。新型激光器选择激光波长为黑素的吸收高峰,采用调Q技术获得极大的瞬间功率和极小的脉宽,作用于黑素细胞内的黑素小体,并导致黑素细胞破碎。破裂的细胞及黑素体等被吞噬细胞吞噬经淋巴系统转运,最终经肾脏排出。由于激光的波长极纯,无黑素的正常组织吸收甚少,极短的脉宽保证了周围正常组织不受损伤。

    整形美容科的调Q开关---1064nmNDYAG激光器治疗太田痣疗效显著,八年来已成功治愈几十例不同程度的病员,并获得了广大病员的好评!病员的肯定鼓舞着我们,而我们作为美的传播者,让痛苦的患者恢复自信,并过上美好健康的生活,将成为永远的追求和宗旨!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