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2011-01-19 17:04本站
消化内科/任 利
70岁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在经历了胃溃疡出血、胆囊炎及肺癌先后三次手术后,又将面临一次手术的抉择。
上月初,王老先生因反复血便二年,到我院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在乙状结肠处有一肿块。活检病理显示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局部不典型增生。绒毛状腺瘤和不典型增生是被公认的癌前病变,1/3的患者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可对于已经历了三次开刀的王先生和他的家人来说,心有余悸。经过与医生的沟通,医院决定为王老先生进行一项特殊内镜治疗,只用了90分钟的时间,不用开腹,通过内镜,就将整个肿块完整地切除下来。
对于消化道早癌,如早期的食管肿瘤、胃部肿瘤、大肠肿瘤等,现在可以采用一种微创技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所谓EMR就是在内镜直视下将消化道最里面的那一层——黏膜层,采用圈套的方法来切除,好像削苹果皮一样,将有病变的黏膜剥离下来,而不需要像传统的外科手术那样将大部分胃或有病变的食管、肠管切除。EMR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的重要进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已成为消化道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是,消化内科史维教授也指出:由于肿瘤的血管丰富,如果切口的深度和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此类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70岁的王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在经历了胃溃疡出血、胆囊炎及肺癌先后三次手术后,又将面临一次手术的抉择。
上月初,王老先生因反复血便二年,到我院就诊,经肠镜检查发现,在乙状结肠处有一肿块。活检病理显示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局部不典型增生。绒毛状腺瘤和不典型增生是被公认的癌前病变,1/3的患者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可对于已经历了三次开刀的王先生和他的家人来说,心有余悸。经过与医生的沟通,医院决定为王老先生进行一项特殊内镜治疗,只用了90分钟的时间,不用开腹,通过内镜,就将整个肿块完整地切除下来。
对于消化道早癌,如早期的食管肿瘤、胃部肿瘤、大肠肿瘤等,现在可以采用一种微创技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所谓EMR就是在内镜直视下将消化道最里面的那一层——黏膜层,采用圈套的方法来切除,好像削苹果皮一样,将有病变的黏膜剥离下来,而不需要像传统的外科手术那样将大部分胃或有病变的食管、肠管切除。EMR作为消化道肿瘤内镜治疗的重要进展,由于方法简便、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已成为消化道早期黏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是,消化内科史维教授也指出:由于肿瘤的血管丰富,如果切口的深度和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此类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